2016年6月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焊接与激光制造实验室召开了工信部“新型液化天然气液货围护系统预先研究”项目阶段评审会。
液化天然气(LNG)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有重大战略意义。国际上普遍选用9Ni钢作为LNG围护系统材料,其低温服役环境(-196℃)要求其必须具有高的强度、出众的超低温韧性和抗裂纹扩展能力。9Ni钢焊接技术是大型LNG储罐和输运船舶建造的核心技术之一,对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组系统地研究了国产和进口9Ni钢材、焊接方法(SMAW、SAW、FCAW、LW)、焊接材料、焊接位置,以及焊接工艺对接头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攻克了相关的关键技术,优化出母材和焊材的不同匹配和焊接工艺参数,为模拟舱的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完成了9Ni钢接头的低温韧性测试,计算了手工电弧焊接头和药芯焊丝气保焊接头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的室温和低温(-193℃)CTOD值,该低温测试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为9Ni钢焊接接头在低温环境服役安全性分析提供了详实数据。系统地研究了微量元素和热处理对9Ni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获得高性能9Ni钢的微量元素成分范围,为液货围护系统用9Ni钢的设计和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种9Ni钢手工电弧焊焊条(ENiCrFe-9和ENiCrMo-6),焊缝金属力学性能、焊接工艺性能与国际知名产品相当。
评审会上,课题组负责人华学明教授详细介绍了该团队在9Ni钢焊接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何国教授、蔡艳教授和李伟老师分别做了 “9Ni钢手工焊焊条研究报告”、“9Ni钢焊接工艺研究报告”和“9Ni钢材料研究报告”。来自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宝钢研究院、外高桥造船厂、船舶工艺研究所等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专家组肯定了课题组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建议研究成果在LNG液货围护系统模拟舱的建造中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