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交通大学 113 周年校庆之际, 上海市激光制造与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于 2009 年 4 月 9 日,进行了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授予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揭牌仪式。
上海市科技委员会的陆晓春副主任、研发基地建设与管理处刘勤处长、国际合作处傅国庆处长、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的姚为克副司长 和李刚 老师、上海交大的林忠钦副校长、科研院曹兆敏副院长以及材料学院的潘健生院士、院长吴毅雄、书记周平南、副院长张荻、副院长卢晨、李建国等领导参加了揭牌仪式。
在揭牌仪式上,陆副主任代表上海市科委对 上海市激光制造与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和实验室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揭牌表达了热烈祝贺。陆副主任回顾了在市科委资助下重点实验室的筹建过程。经过 2 年的建设,目前实验室 激光制造和表面改性试验平台软硬件齐全, 具备了 国内最大商用级高功率 CO2 激光、 YAG 激光、多种热处理炉和表面改性设备 及多种分析测试设备 , 建成了激光制造中试生产基地,建立了材料与表面改性虚拟生产平台。目前已可以开展 高功率激光焊接、堆焊与熔敷、表面热处理、表面渗碳渗氮、物理气相表面沉积等材料加工, 为创新研究奠定了基础。实验室形成了激光制造过程和控制学、材料与表面改性智能技术、激光制造界面科学与材料物理和材料制造数字化设计等四个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建设期间实验室承接了众多纵向和横向课题,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积极开展了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国际科研合作。实验室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界具有了较高的声誉。最后陆副主任表示,上海市科委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支持激光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协助实验室提高各方面能力,并对实验室今后的发展寄予了希望。
随后,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姚副司长做了发言。姚副司长对科学研究中的国际合作作用进行了阐述。经过 30 年的发展,我国的科研能力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得到了大力提高,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形式和水平也由此不断得到发展,国际科技合作已从当初的以学习为主逐步转变为联合研究和创新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将是今后继续提高我国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上海交通大学激光实验室近年来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际表明,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设立有力地促进了国际科技合作。科技部合作司将继续以合作基地为重点,突出合作基地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合作基地、进而促进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
学校林副校长代表学校感谢上海市科委和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的领导亲自来参加揭牌仪式,感谢他们对上海交通大学和激光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学校也将一如既往地对激光重点实验室给予各方面的支持,使激光重点实验室不断得到发展,助其实现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目标。
最后,林副校长和姚副司长一起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进行了揭牌,陆副主任和潘健生院士一起为上海市激光制造与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