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新型液化天然气船液货围护系统预先研究” 评审会顺利召开(上海交大材料学院研究部分)
2018年1月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焊接与激光制造实验室召开了工信部“新型液化天然气船液货围护系统预先研究”项目的评审会,就“新型液化天然气船液货围护系统预先研究工作报告”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材料学院吴毅雄教授、华学明教授为“新型液化天然气船液货围护系统预先研究”交通大学课题负责人,金学军教授、李伟副教授等负责材料选择与分析,蔡艳教授、李铸国教授、唐新华教授、黄坚副教授、李芳老师等负责焊接工艺及接头超低温性能评估等,何国教授负责焊接材料开发,芦凤桂教授负责焊接变形计算,完成了工信部委托任务书中课题一(围护系统金属材料适应性与选型研究)、课题五(金属材料焊接工艺研究)规定的相关研究内容。综合研究对比了9%Ni钢和A5083铝合金低温材料,系统地开展了不同成分、热处理状态的国产和进口9%Ni钢组织、性能和不同焊接方法及焊接位置的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研究,确定了液货围护系统使用的9%Ni钢成分范围、冶炼和热处理工艺(QLT处理、QPT处理)、轧制成套技术,为模拟B型舱建造选用9%Ni钢金属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系统开展了9%Ni钢SMAW、GMAW、FCAW、SAW和NG-LW的焊接技术研究,优化出最佳工艺参数,攻克了GMAW实芯焊丝横焊技术难题;开发了A5083铝合金窄间隙焊、MIG焊、双丝MIG焊、激光-MIG复合焊以及激光填丝多层焊新技术;焊缝成形、焊接质量、焊接接头低温力学性能全面达到项目任务书的技术指标、中国船级社(CCS)和GB/ T 22641-2008等规范技术标准的要求;9%Ni钢焊接接头低温(液氮温度)CTOD测试技术和低周疲劳性能测试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取得的9%Ni钢低温低周疲劳寿命曲线,为B型舱设计、安全服役提供了理论依据。完成了ENiCrFe-9焊条的自主研发,熔敷金属的力学性能满足标准要求,与国外知名品牌相当。开发了基于固有应变理论的弹性有限元计算方法,实现了9%Ni钢LNG模拟罐体焊接变形规律的预测。
评审会上,课题组负责人华学明教授介绍了“新型液化天然气船液货围护系统预先研究”工作报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焊接学会、上海振华重工、宝钢中央研究院、江南造船公司、上海锅炉厂、上海铠韧气体工程公司等企业的专家组认真听取了研究报告,并审阅了相关文件资料。专家组充分肯定了相关研究成果,一致通过评审意见。
华学明教授介绍了“新型液化天然气船液货围护系统预先研究”工作报告